植物液除臭剂通常从多种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,像薄荷类植物含有的萜类化合物、香草类的酚类与醇类物质等。这些成分不仅具有独特的气味,更重要的是,它们能与异味分子发生反应。例如,某些植物液除臭剂中含有丰富的醛类、酚类、烃类成分,这些成分可对臭味基团进行吸附、分解、中和等反应。而且部分成分自身较为稳定,在工业环境中能持续发挥作用。比如一些植物液除臭剂中的抗氧化成分,可在一定时间内不断与新产生的异味分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,从而持续抑制异味。
化学中和:酸碱中和反应是植物液除臭剂的重要除臭方式之一。异味气体中常常包含酸性或碱性物质,例如氨气呈碱性,硫化氢呈酸性。植物液除臭剂中的相应成分能够与这些异味分子发生中和反应,生成相对稳定的盐类物质。只要环境中持续存在酸性或碱性异味分子,反应就可能持续进行,从而不断消除异味。
分子吸附:许多植物液成分具有多孔结构,这使得它们能够像活性炭一样,持续吸附异味分子。随着时间推移,当孔隙逐渐被填满或吸附平衡被打破时,才会影响吸附效果。在此之前,植物液除臭剂能够持续发挥吸附异味的作用,减少空气中异味分子的浓度。

抑制微生物繁殖:在很多产生异味的环境中,微生物的活动是异味产生的根源。例如在垃圾填埋场和养殖场,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。植物液除臭剂中的一些抑菌成分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性,从源头上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。只要抑菌成分的活性存在,就能持续发挥作用,控制异味的产生。
在一些异味产生相对稳定、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场所,如某些食品加工车间,植物液除臭剂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除臭效果。垃圾填埋场、污水处理厂等场所,异味浓度高、成分复杂且环境条件多变,对植物液除臭剂的持久性是巨大挑战。在垃圾填埋场,新垃圾不断运来,持续释放出氨气、硫化氢、甲硫醇等多种恶臭气体;污水处理厂中,污水成分复杂,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异味。但通过合理增加喷洒频率和优化使用方式,植物液除臭剂也能实现较为持久的除臭效果。例如,在垃圾填埋场,按照规范操作,每 10 天对现存垃圾用 10 倍稀释液,每平米喷洒 0.5 公斤,分 3 次进行喷洒,可长效抑制异味,即便新垃圾不断运来,也能持续压制臭味扩散。
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植物液除臭剂的持久性有显著影响。高温可能加速植物液成分的挥发,使得有效成分浓度降低,从而缩短其有效作用时间。而在高湿度环境中,虽然可能促进部分反应进行,但过多的水分也可能稀释植物液浓度,影响其与异味分子的反应效率。当异味浓度过高时,植物液除臭剂可能更快达到饱和,需要更频繁地补充才能维持除臭效果。复杂的异味成分可能使部分植物液成分无法有效应对,例如某些特殊的有机异味物质,可能无法被植物液中的常见成分吸附或反应,进而影响持久性。

通风良好的环境中,异味分子易扩散,植物液除臭剂需要持续补充才能维持效果。因为随着空气的流动,被植物液除臭剂作用过的区域异味分子很快被新的异味分子替代,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植物液除臭剂,就难以保持持久的除臭效果。